Search

〈飼料〉

說出這段過往,不為彰顯自己善良,只因,我也曾是被霸凌的一員。
  • Share this:

〈飼料〉

說出這段過往,不為彰顯自己善良,只因,我也曾是被霸凌的一員。

在刪除臉書好友時,我以刪去沒有互動的人為理由,把這些人的帳號從臉書中刪去。

或許某程度上,我想刪去的,是過去曾經令我痛苦的人和時刻。

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合群的孩子,不願意跟當時的好朋友一起抽煙,不願意跟同學在公園流連至深夜,不願意一起,霸凌同學。

當見到被霸凌的人,我會主動向他們伸出援手,鼓勵他們要勇敢:「被霸凌,並不是因為你不夠好,只是因為你跟別人不一樣。」比起向被霸凌的同學伸出援手,可能更多人會選擇「同流合污」,就算霸凌別人不是自己的原意,還是選擇了跟從「大多數」。只因這樣比較安全,不會因為「不一樣」,而淪為下一個被霸凌的對象。

曾經,我也是被霸凌的一員。

一開始,對方破壞了我放在抽屜,準備交給老師的紙糊面具。事後我感到氣憤又無助,但依然鼓起勇氣,跑到老師的講台,詢問在座的同學,到底是誰破壞了我的功課。聲音不大,且帶點怯懦,但語氣很堅定。

台下鴉雀無聲,非但沒人自首,還被投以異樣的目光,明明是受害的人,卻從此被貼上「怪人」的標籤。我一度以為,定是有問題的人,才會成為被霸凌的對象,有段時間,我不斷反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。

但霸凌並沒有因此停止。除了破壞功課,抽屜塞滿垃圾,入課室被裝滿髒水的水桶蓋頭,上課時被射橡皮筋,各種形形色色的霸凌,危機四伏。這些人像極了鯉魚在池裡推擠搶奪飼料一樣欣喜,當飼料吃完了,便頭也不回地轉頭走人。

終於抵受不住,跟母親說我不想去上課,拜託她幫我請病假。母親以為我想逃課,沒搭理我。後來終於找到那個破壞紙糊面具的人,是一個女生,她一臉理直氣壯地說:「因為妳不合群,因為你娃娃音。」

以前我的聲音不是這樣的,聲線比較尖,有次參加陸運會,班主任忽然走過來對我說「你知道你的聲音很好聽嗎?像演《十月初五的月光》的佘詩曼。很嗲,很騷,每次跟你講話我都會有生理反應。」

當我知道自己的不一樣,令我遭受同學排擠,被老師性騷擾,我開始學習壓低自己的聲線,時間久了,就變成現在大家聽的這樣。

後來我成為一名作家,我依然是不合群,做著大家都不理解的工作,但這一次,我很享受在別人眼中的不一樣,享受這種不合群,享受成為別人眼中的怪人。

我只是怪,但我沒有錯。

作家蔡淇華曾經說過,「圣」是「聖」字的簡體字,所以「怪」,就是一顆「聖心」!

講得真好,珍惜自己的怪吧,那是一顆,妳不疼,別人會拿來當飼料的,「聖心」!

原文刊於東週刊
圖片提供:Tony


Tags:

About author
出版作品 2014《找1/2顆荳蔻》 2015《咖啡杯的絮語》 2016《不能靠近的星星》 2020《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》 |散文隔週於《東週刊》連載| Fb:angela.beatrice.ab IG:angelaxiasue
作家、編劇/著有《找1/2顆荳蔻》、《咖啡杯的絮語》、《不能靠近的星星》、《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》等作品
View all posts